7月份的時候,和靜宜、兔子、香華一起去陳中和故居拜訪


陳中和故居位於高雄市苓雅區苓東路14號(很靠近成功國小)


每個月的第二個星期六上午10點才會開放給一般民眾參觀


不需要付門票,開放時間一到,大門就會打開


 



 


一棟比我年紀還要久的建築物就出現在我眼前


整個氣勢和莊嚴不輸給現在的豪宅


差不多前後時期的建築物都是日人建築師所設計


恰巧是日本深受歐洲建築影響最深的時候,


像是巴洛克式建築都出現在台灣有名的建築物


 


 


 



 


特地拍了二樓上方的屋頂石壁


繁複的彫刻可以看出當年陳中和的財力


曾經有人說若是要看一個人的身家氣派,


或許在外表上看不出來,但是在他所住的房子可以略知ㄧ二


陳家長期的保護和維護,使得陳中和故居還能屹立至今


 


 



 


房子前面距離大門有一塊很大的空地




 


有細心栽培的草皮


發現了不少隻雕刻動物


小石獅子看起來很逗趣


不像一般石獅子雕刻的太過威嚴


(通常石獅子好像出現在廟宇或是新光三越)






 


一角還有悠哉的犀牛


和一個猜不出什麼東西的彫刻物


 



 


另一邊則是緊連其他民宅的小花園


當然有小水池、小橋,只是那時候水池裡沒有水




 


陳中和故居裡面是不能拍照的


走進迴廊,來到正中央的大門


其實一進門就是陳中和先生的畫像


注意看一下大門


以前上過建築物的課程


有錢人家通常會將對聯直接用刻,做為這家的家風


只有這個門是資訓堂,據說是陳中和先生命名的


 


 


 




 


另外一個偏門是餘慶居,裏面是會議室


門應該是有重新油漆過,寫著延年益壽和富貴長青


這個含義應該是希望財產和福氣能夠一直維持下去
 


這個房子在幾年前曾經請國立歷史博物館幫忙整修


原本的上二樓的樓梯也移到左手邊的偏門


房子本身是設計九宮格,後來也有所更動


雖然有所更動,房子從當時的居住改變成紀念館


但是當初設計的原味還是存在著,不減當年的風華


等於是住家風格和展覽同時並存


 


正門一進去,就是介紹陳中和的歷史,還有當時陳家的產業


像是當時的保險箱、股票等都展示出來


比較特別的是公司的組織章程、財務報表、陳中和家族持股的股份都有展覽出來


 


大廳的後面就是社會的貢獻,也講著陳家後代子孫的成就和貢獻


像是陳中和的兒子之一,陳啟川就是當年高雄市長


孫子輩陳田錨就是曾經擔任高雄議長


其中有一位好像去美國波音公司工作,忘記是發明飛機上的某一樣東西


 


 


再走上二樓之前,義工會請人先簽名,給一張紀念館的明信片


可以親手用特製的戳章,蓋上來訪的日期


 




 


二樓的部分,比較特別的是古臥室和客廳


客廳有五組桌椅和一張太師椅


據說那些桌椅當年去座船來到臺灣的


而且每個年紀都比我大,幾乎是爺爺、阿祖的輩分


義工說這是五位兒子後代捐回來


不設柵欄圍住,主要是想讓參觀的民眾可以親近觀看


但是因為畢竟這些桌椅年紀頗大,不能坐上去


而且在維護方面也有一定的規矩


可以仔細瞧當年師傅的手工精緻


(像在應該是找不到有這種手藝了)


 


古臥室好像是陳中和的元配,大太太當年居住的地方


可以看到當時後的床、桌子、梳妝台之類的


比較特別的是鑲在牆壁的壁櫥


早期的房子本身建築方面,牆壁是比較厚、其次有不少是石壁


所以會設計鑲在牆壁的壁櫥,拿來存放細軟之類的保值東西


也可以節省房間擺放的空間


其次也有當年的使用的器具,像是碗盤、衣服、用品之類的




二樓的側邊走廊都是作拱門造型、對望過去的小房間


原本以為是傭僕房說,結果是洗手間


根據義工們說當時的傭僕房已經拆除


也另外給我們一張早期的明信片,上頭就有傭僕房的影像


或者說沒有人像我們這樣好奇心過重吧


都會好奇以前的傭僕住在哪個角落?


除了原有的古物展示之外,也有基金會長期贊助畫家的油畫


在擺放方面也不會顯得太過突兀


為什麼會注意這些畫,


好像有人好奇是陳家那位人士所畫,


結果又猜錯答案了


 




 


雖然走廊和牆壁外觀融入當時許多西方文化的建築


可以踏入裏面的每個門卻保有臺灣當時的住宅風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uteiiiii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